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
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
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
发布日期:2017-05-16 浏览次数:17106
2010年5月27日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在天津落下帷幕,在本次大赛中,蚌埠科技工程学校作为安徽省代表队成员之一,取得了数控车三等奖、数控铣三等奖的好成绩,这也是蚌埠市在该项目中取得的唯一成绩。捷报传来,我们欢欣鼓舞。俗话说“宝剑锋从磨砺出、梅花香自苦寒来”,让我们看一看在这背后的故事。
一、刻苦训练、层层选拔
2009年11月,在机电部的精心策划下,数控专业校级技能竞赛已经悄悄拉开了序幕。参赛选手是在教师推荐和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产生的。经过竞赛选拔,组建起20人的校队进行集训。集训项目包括数控车、数控铣、普车、钳工。集训期间采用淘汰制,每两周进行一次小选拔。2010年3月我校组队参加蚌埠市技能大赛,取得四个项目一等奖,囊括其中三个项目的一、二名。市赛之后没有一刻休息,队员们又投入到安徽省技能大赛的日程中,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数控车、数控铣一等奖,车铣组合二等奖。之后安徽省对每个项目前四名选手再进行一次选拔,选取前二名组队参加全国大赛。经过激烈角逐,最终我校丁洋洋和周季二名队员进入省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,并取得数控车和数控铣项目三等奖的好成绩。
在为期几个月的强化训练中,队员们吃苦耐劳、勤奋努力、迎难而上。没有一名队员打退堂鼓,没有一名队员叫苦叫累,他们吃住在车间,练习到深夜,都希望能参加全国竞赛取得成绩,尤其是高三的队员,因为这是他们最后一次机会。但是比赛是残酷的,在省大赛中由于一个操作失误,取得蚌埠市数控车第一名的高三队员崔淮衫被淘汰出局,一米七八的大男孩站在比赛场地就忍不住落泪了。
大强度的训练,一次次的选拔淘汰,不仅考验着队员们的专业技术,更挑战着队员们的心理底线。在省组队选拔赛中,原本一直遥遥领先的张兆宝同学因为机床突然出现故障,排障过程中心理紧张,最终因微弱之差没能进入省队。有遗憾也有希望,张兆宝下决心明年再来挑战!
二、周密安排、团结合作、顾全大局
训练中,合肥学校装修指导教师们付出了极大心血。他们以“挑战自我、超越极限、为学校的荣誉而拼搏”的精神全力投入到训练中,放弃了寒假、周末,全力投入到备赛中,为队员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。全国大赛新增了四爪卡盘、组合夹具等比赛项目,教师们边学习边研究边指导,克服一道道难关。训练中不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参赛队员,大家互帮互助、团结合作,训练队的管理规范、制度完善,有周密的培训计划,做到训练有内容、有目标,减少了训练的盲目性。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,同事们都给予了真诚的帮助,许多教师无私地将自己平时收集的资料提供给参赛队参考,并诚恳地提出好的建议,团队精神得到充分发挥。
指导教师刘文学,他是我校2006级学生,2008年获得全国技能大赛数控车二等奖,毕业后学校聘请他做实习指导教师,主攻数控铣。作为一位年青教师,第一次带队参加比赛,压力很大。为了竞赛,他每天吃住在学校,上网查资料、画图纸、深夜空荡荡的车间常常能看见他工作在铣床前的身影。
按照全国大赛的规定,每个队员只能报一个指导教师,到底该挂谁的名字?这时候刘文学顾全大局主动把名额让给老教师,同时仍然尽心尽力辅导队员,对队员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进行矫正,取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,最终实现了我校在数控铣项目成绩的突破。
三、领导的高度重视、各部门紧密配合、精心组织
在训练过程中,学校领导将大赛摆在重要位置,多次亲临现场指导、慰问,时刻关心训练进度,帮助解决训练中的困难和问题。专业部和教务科在组织、推荐、选拔学生和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,为了让指导教师能专心训练,在工作安排上及时做调整,减轻指导教师的负担。此外学校还专门安排心理咨询专业老师给队员们做心理辅导,传授比赛心理放松技术,提高队员心理素质。
此次全国大赛,第一次明确要求使用组合夹具。由于一套组合夹具五万多元,金额较大。经过协商,学校决定采取三个方案:一方面积极向教育局提出申购请求;一方面在相关企业、兄弟院校打听谁有此类夹具以便租借;同时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视频、产品让队员观摩、琢磨。三个方案同时进行,做到尽量节约时间。
赛前两周,宋校长亲自带队,前往盐城兄弟院校进行提高训练,还把自己多年来指导竞赛的宝贵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师生,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潜能,使训练从方式、方法、手段到成效都有了质的飞跃,培训效率明显提高。
四、大赛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,它是学校多年抓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晶,更是我校教师实力的一种沉淀和积累
此次大赛,取得了预期的成效,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台阶,增长了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;通过竞赛,激发了学生学习各项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,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,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;而且还为我校营造出了健康、活泼、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。当然,通过竞赛,也看到了自己不足的方面,专业基础还需进一步加强,我们会总结经验,不断提升自己。比赛成绩也只能说明过去,技能高峰永无止境。我们要以这次大赛为新的起点,把获得的荣誉作为今后鞭策自己继续进取的动力。
一、刻苦训练、层层选拔
2009年11月,在机电部的精心策划下,数控专业校级技能竞赛已经悄悄拉开了序幕。参赛选手是在教师推荐和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产生的。经过竞赛选拔,组建起20人的校队进行集训。集训项目包括数控车、数控铣、普车、钳工。集训期间采用淘汰制,每两周进行一次小选拔。2010年3月我校组队参加蚌埠市技能大赛,取得四个项目一等奖,囊括其中三个项目的一、二名。市赛之后没有一刻休息,队员们又投入到安徽省技能大赛的日程中,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数控车、数控铣一等奖,车铣组合二等奖。之后安徽省对每个项目前四名选手再进行一次选拔,选取前二名组队参加全国大赛。经过激烈角逐,最终我校丁洋洋和周季二名队员进入省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,并取得数控车和数控铣项目三等奖的好成绩。
在为期几个月的强化训练中,队员们吃苦耐劳、勤奋努力、迎难而上。没有一名队员打退堂鼓,没有一名队员叫苦叫累,他们吃住在车间,练习到深夜,都希望能参加全国竞赛取得成绩,尤其是高三的队员,因为这是他们最后一次机会。但是比赛是残酷的,在省大赛中由于一个操作失误,取得蚌埠市数控车第一名的高三队员崔淮衫被淘汰出局,一米七八的大男孩站在比赛场地就忍不住落泪了。
大强度的训练,一次次的选拔淘汰,不仅考验着队员们的专业技术,更挑战着队员们的心理底线。在省组队选拔赛中,原本一直遥遥领先的张兆宝同学因为机床突然出现故障,排障过程中心理紧张,最终因微弱之差没能进入省队。有遗憾也有希望,张兆宝下决心明年再来挑战!
二、周密安排、团结合作、顾全大局
训练中,合肥学校装修指导教师们付出了极大心血。他们以“挑战自我、超越极限、为学校的荣誉而拼搏”的精神全力投入到训练中,放弃了寒假、周末,全力投入到备赛中,为队员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。全国大赛新增了四爪卡盘、组合夹具等比赛项目,教师们边学习边研究边指导,克服一道道难关。训练中不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参赛队员,大家互帮互助、团结合作,训练队的管理规范、制度完善,有周密的培训计划,做到训练有内容、有目标,减少了训练的盲目性。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,同事们都给予了真诚的帮助,许多教师无私地将自己平时收集的资料提供给参赛队参考,并诚恳地提出好的建议,团队精神得到充分发挥。
指导教师刘文学,他是我校2006级学生,2008年获得全国技能大赛数控车二等奖,毕业后学校聘请他做实习指导教师,主攻数控铣。作为一位年青教师,第一次带队参加比赛,压力很大。为了竞赛,他每天吃住在学校,上网查资料、画图纸、深夜空荡荡的车间常常能看见他工作在铣床前的身影。
按照全国大赛的规定,每个队员只能报一个指导教师,到底该挂谁的名字?这时候刘文学顾全大局主动把名额让给老教师,同时仍然尽心尽力辅导队员,对队员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进行矫正,取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,最终实现了我校在数控铣项目成绩的突破。
三、领导的高度重视、各部门紧密配合、精心组织
在训练过程中,学校领导将大赛摆在重要位置,多次亲临现场指导、慰问,时刻关心训练进度,帮助解决训练中的困难和问题。专业部和教务科在组织、推荐、选拔学生和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,为了让指导教师能专心训练,在工作安排上及时做调整,减轻指导教师的负担。此外学校还专门安排心理咨询专业老师给队员们做心理辅导,传授比赛心理放松技术,提高队员心理素质。
此次全国大赛,第一次明确要求使用组合夹具。由于一套组合夹具五万多元,金额较大。经过协商,学校决定采取三个方案:一方面积极向教育局提出申购请求;一方面在相关企业、兄弟院校打听谁有此类夹具以便租借;同时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视频、产品让队员观摩、琢磨。三个方案同时进行,做到尽量节约时间。
赛前两周,宋校长亲自带队,前往盐城兄弟院校进行提高训练,还把自己多年来指导竞赛的宝贵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师生,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潜能,使训练从方式、方法、手段到成效都有了质的飞跃,培训效率明显提高。
四、大赛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,它是学校多年抓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晶,更是我校教师实力的一种沉淀和积累
此次大赛,取得了预期的成效,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台阶,增长了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;通过竞赛,激发了学生学习各项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,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,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;而且还为我校营造出了健康、活泼、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。当然,通过竞赛,也看到了自己不足的方面,专业基础还需进一步加强,我们会总结经验,不断提升自己。比赛成绩也只能说明过去,技能高峰永无止境。我们要以这次大赛为新的起点,把获得的荣誉作为今后鞭策自己继续进取的动力。